根据《钱江晚报》记者郑琳日前的报道,为了解近年来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用浙江·青春践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杭州市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仅33.3%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比较好,近七成人认为惩戒力度不够。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尤其是之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新闻通气会上的郑重承诺成为对这一民间调查结果的最有力的点赞。
连维良表示:以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养老托幼、城市运行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领域为重点,对造成重大损失的失信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直至永远逐出市场。
此前,我们正是因为失信的代价低,对失信行为的惩罚轻,对失信主体和失信行为的传播少,才造成了失信问题高发、频发、复发。
没有公开就没有保护,首先让失信的失信记录为全社会所广泛共享,让失信者的行为在社会各处都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受到行业的监督、市场的检验、舆论和社会的多重监督。此次《意见》可谓“对症下药”“靶向治理”,真正是让监管长出了“牙齿”,让失信者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诚信这一原则问题不敢越雷池一步。
五步惩戒不仅有序,而且有力:一是让失信者付出失信记录广泛共享,因而有可能处处受限的成本;二是让失信者付出依法依规公示失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市场监督、舆论监督的成本;三是让涉及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失信者付出被列入“黑名单”,承受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的成本;四是让涉及极其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或与国计民生安全攸关领域的失信者付出在一定期限内甚至永远被实施行业禁入、逐出市场的成本;五是让失信行为的责任主体、责任人付出依法依规被问责的成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失信联合惩戒大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企业自律、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诚信社会共治系统建设也一步步稳步实施。诚信社会,需要你我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