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信用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失信行为、失信人已经绝不仅仅是受到舆论和道德谴责,也会被公开身份、限制高消费甚至面临经济处罚,失信企业的融资、授信等金融行为也将受到限制,这些做法已经为广大群众所了解。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新闻通气会上曾表示:以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养老托幼、城市运行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领域为重点,对造成重大损失的失信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直至永远逐出市场。
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曾点名中国五矿集团的多家分公司污染物超标排放,环境违法问题多发,甚至在“绿色工厂”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将这些信息晒出来,就是为了让公众、社会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据透露,其后续处理还将涉及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仅包括列入环境失信‘黑名单’,还会遭到限制授信融资、限制申请各类补贴直至行业禁入等经济处罚或行为管制。
那么与此对应的是,如果企业守信,遵纪守法,在企业信用方面长期保持良好的记录,也同样可以享受到现金层面的支持和鼓励,据《沈阳日报》9月10日报道,近日沈阳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就为沈阳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平台上经过注册评估的小微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304个;金融机构通过平台投放贷款累计金额25.4亿元。
众所周知,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放贷时大都要求企业提供以房地产等为抵押品的足值抵押物,或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足额担保,而且抵押贷款审批环节多、流程长,有的企业因缺少足值抵押物而被挡在门外。近期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动银行机构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比例。银保监会今年2月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要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
这为企业信用服务行业不啻为一个重大提振,能够综合反映工商企业信用状况的信用评价、信用认证等信用综合服务就有了用武之地,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的监管机关、行业组织协会和企业主体、个人的信用评价体系中,正在鼓励市场主体自愿注册信用信息,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从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到守信企业获得更大的融资贷款便利,我们的信用管理不仅在监管上长出了“牙齿”,更在鼓励企业守信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银,守信行为也可以变现了,一奖一罚,体现了我国的信用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与全面。
(文中图文来自“沈阳日报”、“中国电子商会”、“企业信用管理办公室”、“新华网客户端”、“信用中国”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