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风传多家大数据风控企业接受公安机关调查,9月6日快钱支付被调查,9月11日公信宝被查封,9月12日中国电信公司旗下天翼征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市场人员被警察带走。“国企都难逃调查。”多位数据行业的从业者表示,这恐怕是大数据行业诞生以来最大的一场行业地震。
据监管部门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有几十家大数据公司已进入调查名单,现在调查的几家公司只是一个开始。其实半年前,就有一家由知名创投创新工场投资的一家大数据简历公司通过爬虫技术搜集检索5600多万份个人简历,未经当事人允许贩卖盈利而被公安机关查封调查。
所以,此次调查风暴虽然突然而且集中,但却不是毫无征兆。近两年,大数据行业发展迅猛,其中一个最主要且广泛应用就是金融领域的所谓大数据征信,由大数据技术背景的所谓征信服务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将通过大数据技术爬取个人通讯录、借贷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魔蝎科技、公信宝、天翼征信等多家公司高管相继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事由被警方调查。据《财经》新媒体了解,有公司高管被带走协查的原因还包括,合作方催收涉黑。
那什么是大数据征信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征信其实就是依靠大数据技术搜集、整理数据,通过机器分析、人工智能综合判断最终得到的信用报告。比如说,你在网上消费之后,网络平台会在后台数据库留下消费记录,多项记录之后,机器将自动分析你的消费金额、消费动机、消费门类、消费频次等指标,于是从平台获取系统指标之后,各种网络金融机构据此对你的借贷能力有了确切的评价,从而拥有只针对你的量身定制的贷款审批依据。
大数据征信是由实际消费行为数据汇总之后形成的分析报告会,不同于国家权威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数据只收录分析金融信贷数据,包含了你个人全部消费信息、支付信息的大数据征信结果更加接近你的实际情况,也会更加准确和灵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的失信行为是会被列入征信黑名单的,大数据汇总形成的征信记录同样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评价,大数据征信结果在各大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之后,同样会被形成网络信用黑名单,对征信主体借贷行为造成影响。
大数据征信虽然不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和百行信用那样具备严格的管理和政府背书的权威地位,但其无孔不入的信息灵敏度同样是官方征信远远不及的。
此次受到严重影响的几家大数据企业多半都是涉及大数据征信业务,通过提供信用评估类服务成为金融机构的第三方风控商,在解决小额信贷多头借贷、欺诈等风险问题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掌握了用户贷前、贷后等各类信息数据。魔蝎科技被查是因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而公信宝被查也大概率是因为“爬虫业务和数据”,窃取用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并服务于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大数据征信正在经历“是否经过用户授权”?“是否存在过度爬取信息”等诸多拷问。征信大数据正在经历一场浴火重生的涅槃之旅。
(文中图文来自“财经网”、“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金融界”、“知乎·实战信贷经验分享”等资料整理)